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听院士讲航天故事
发布时间: 2014-11-03 浏览次数: 次
“同学们好,我也是老宜兴人,还是你们的学长。”10月31日下午,在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大礼堂内,出生于和桥镇西锄村的中国工程院黄瑞松院士,用亲切而诙谐的语气,向该校在场的700多名高三学生做了自我介绍,紧接着作了一场航天知识的讲座。
“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18000公里的海岸线……如何保卫这片流动的疆土,就需要用到我们的飞航导弹。”作为我国的飞航技术专家,讲座中,76岁高龄的黄瑞松院士没有忙着谈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和同学们聊起了航天故事。他说,上世纪80年代的航天研究条件非常艰苦,欧美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去国外进口实验设备都受到制约。黄院士回忆道,“当时我们都很泄气,最后还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通过各种关系,辗转从其他国家买回一些关键设备,并鼓励我们不要泄气。后来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研制出洲际导弹。”要当好一名航天工作者,黄院士表示,最主要的是具有严谨务实的品质,这同样适用于同学们的学习。
在讲到中国航天的发展时,长期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工作的黄瑞松院士语重心长地说:“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爱国不抽象,爱你自己的事业、爱你的岗位就是爱国。”平实的话语,展现出他50多年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呕心沥血的崇高品质,也引发同学们的敬重之情和热烈掌声。“我的孙子和你们一样也正在读高三,我希望你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填报高考志愿,学会适应社会环境,调整好心态,经得起社会的磨砺,就一定会成功。”讲座最后,黄瑞松院士用朴实的话语勉励同学们。
讲座一结束,同学们纷纷举手向黄院士请教问题。问题涉及如何看待我国超音速导弹的特点等方面,黄老都一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