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科技教育新拓展 馆校结合放异彩”
发布时间: 2018-11-30      浏览次数: 
      11月19-24日,在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的组织下,我代表宜兴科技馆参加了到武汉、重庆、成都等地科普场馆的考察学习活动。五天内溯长江而上,虽一路匆匆,但收获良多。
      第一站是位于湖北省会驻地武昌区的湖北省博物馆,其建筑外观颇具秦汉风格。湖北人文璀璨,昔日是周代南方诸侯大国楚国的重要领地。馆藏文物地域特征鲜明,展示陈列设计有序,说明标识简洁明晰。气势恢宏制作精巧的曾侯乙编钟、2500多年后仍然锋利异常的越王勾践剑、绘画烧制技艺上乘的元代青花瓷瓶......无不让人目不暇接,恍若穿越时空。跟随着讲解员娓娓的叙述,已然直击荆楚大地风云变幻和长江文明不奔腾不息的脚步。
      随后来到位于汉江北岸的武汉自然博物馆。该馆充分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向观众展示古生物化石、特色矿产等。馆内还设置有趣的互动体验性展项,如模拟制作官窑瓷器,以供观众操作体验。毗邻自然博物馆的是2015年开放的长江文明馆,以生命之源为主线,再现长江流域自然界的生态多样性。观众来到展区,宛如置身于野外,可全视角观察动植物的生活形态。
      第三站,是长江之畔如一首巨型江轮般的武汉科技馆(新馆)。该馆共设有水、宇宙、光、信息、交通、数学和儿童八大展区。凸显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原动力,是武汉馆展示内容的核心理念。武汉馆借用了诗人屈原的《天问》,比喻荆楚先人的探索创新精神,将科学发现、人文精神以及科学家的故事有机串联起来,犹如一部科普影视大片。展品的设计与制作,充分集成了国际国内的智慧,其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让观众在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更激发了对探究科学世界的向往。武汉馆开馆近三年来,三次承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海洋精灵》、《罗马帝国机械与科技展》、《一带一路五年影像展》等8个高质量的主题展览,编排6个科普剧目和多种科普实验,尝试将小学科学课堂搬进宇宙和水展厅,举办科学探究体验课20次,并积极与法国、英国、美国有关方面合作,打造国际化科普交流平台。
       实物教育、体验互动、情景再现是科普场馆的天然优势。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科技馆将这项优势发挥到了极致。重庆馆依托丰富的展项展品、宏大的展区空间,在专题参观、主题活动、趣味科学实验、快乐科普剧、梦工场科学制作五大板块的基础上,积极与学校科学课程融合,培训馆内辅导员,并研发出位于13个展区的100多项科学课程。2015年至今已有3700多个班级在馆内现场上课,成为重庆市中小学生周二至周五的校外课堂。此外,重庆馆坚持贯彻观众的需要就是科技馆的需要、观众的评价就是对辅导员的最真实的评价,通过奖优罚劣,多种手段并举,激励辅导员奋发进取,情怀投入。
      最后一站,步入位于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的四川科技馆。四川馆经过大改造后,于2017年重新开放,其展区面积为25000平米,一到三楼建有问天、问水、问未来的“三问”展区,寻知、寻智、寻迹的“三寻”展区,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展区,生动展示航空航天、水利工程、数学、力学、声学等学科领域。特别是四川馆的四楼,紧扣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以跨学科的STEAM教育理念为主导,设置了创客学院、艺术与科学创意中心、科学秀场、格致书馆、次元空间、智胜航空体验园等动手、动脑、启智为目的的培训兼娱乐项目,让每一位进馆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吸引他们再次来到馆内深入体验。
      回顾整个考察历程,武汉科技馆多功能科教平台的打造、重庆科技馆馆校融合的推进、四川科技馆对青少年素质的全方位提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察的意义在于发现特色、学习长处,我将进一步剖析几个场馆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充分消化吸收,有效地运用到我馆的工作中来。
      最后,再次感谢省科普场馆协会的精心安排和省内科普场馆业界同仁的关心支持!
                                                                                                                                           宜兴市科技馆   严峻


武汉科技馆外观

四川科技馆航展区

重庆科技馆的课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