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之声
宜兴市新建镇科技“春雨”普惠“蟹林”
发布时间: 2016-01-19      浏览次数: 
      1月6日下午,新建镇新建村一派忙碌景象,在农服中心技术人员丁洪祥的指点下,河蟹养殖户丁志强正有条不紊地在塘埂上挖坑填淤,塘埂上挖出深坑,淤泥倒入其中,经过沉淀后进行覆盖,塘坝上铺网皮,不仅可以防止泥土流失,减少清淤次数,还可以确保蟹体清洁。目前,该镇有了一批“丁洪祥”,在科普“一镇一品”旗帜的引领下,科技养蟹,劳动致富。
      新建镇紧邻滆湖和金坛市的长荡湖,享有农业生产多种经营福地的美称,是宜兴市的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已发展河蟹养殖面积17000余亩,培育河蟹养殖农户1390户。去年,镇科协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科技渗透到河蟹养殖中,充分发挥“河蟹养殖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定期邀请市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的专家,分期为养殖户进行培训。同时,在各村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定期向全镇养殖户发放“科学养殖、增产增收”河蟹生态养殖简报,指导养殖户依靠科技增收致富;镇科协与科技示范户、河蟹经纪人、养殖农户等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了沟通,并与农服中心、科普惠农服务站、河蟹养殖专业技术协会等部门协作,解决他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蟹农每年都需要从启东等地调运蟹苗,新东河蟹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崔东良萌生了自己试验培育蟹苗的想法,该镇科协会同农服中心为崔东良提供技术支撑,如今,基地培育出的优质蟹苗已能满足全镇80%的农户需要。
      河蟹养殖,技术要求很高,蟹塘水草如何培植?蟹苗投苗密度如何把控?镇科协把具有一定养殖规模,集蟹苗培育、河蟹生态养殖为一体的新东河蟹养殖基地,作为示范点,组织村委会主任和河蟹养殖户代表,学习和借鉴科学养殖、生态养殖的经验。同时,还召开浅水河蟹生态养殖技术交流会,交流实战经验。每到高温季节、阴雨天气,河水的含氧量对河蟹生长具有很大影响。以往养殖户都会在蟹塘中放入增氧泵,使得不少河蟹蟹脚被打断,甚至被打死。为此,该镇集中智慧,首创了“蟹池管道曝气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既能让河蟹毫无损伤,又能达到增氧效果。去年8月中旬,河蟹正经历最后一次脱壳,含氧量高低对河蟹体重增长至关重要,养殖户丁志强正是运用了这一增氧技术,让河蟹在完好无损的前提下,体重成倍增长。说起去年的收成,丁志强脸上乐开了花。河蟹生态养殖成了特色,品牌效应让新建河蟹走向广阔的舞台。镇政府依托新建河蟹养殖特色,申请注册了“双湖牌”江苏省知名商标,运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扩大新建河蟹生态养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鼓励有能力的合作社经纪人,创立自己的品牌,主动参与农博会、推介会等形式的市场营销活动。如今,该镇已注册了“蟹红天”“生锋”等三个商标,“生锋”更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在苏宁易购和淘宝上开启了“互联网之旅”,让新建河蟹的舞台更为广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