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工作者建言
关于加强监管促进陪诊师新职业规范运转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6-14      浏览次数: 

       随着老龄化社会和“零工经济”的发展,一个新兴职业—“陪诊师”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各地医院都有陪诊师活动的身影,这一人群主要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老年人,也包括外地求医者。据了解,目前市场对陪诊师这一职业定位主要包括预约挂号、预约体检、陪伴就诊、复诊配药、领取结果、出院结算、复印病历、医保报销等范畴,目前这一新职业的入行门槛比较低,服务质量的高低好坏主要依靠陪诊师的个人综合素质,但随着社会需求越来越大,陪诊师又是直接服务于中老年、外来人口等人群的职业,规范陪诊师职业运转势在必行,否则其职业隐患会造成较大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准入隐患。目前陪诊师的从业门槛比较低,比较娱乐的说法是原来在大医院从事挂号售卖的“黄牛”和保健品推销员最适合这一个新职业,凸显了当前这一个新职业发展面临的尴尬。

       二是安全隐患。陪诊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否有犯罪经历等都将影响到陪诊过程的体验和陪诊对象的人身安全,陪诊对象大多为易受骗人群,如不进行从业监管,纠纷矛盾必然增多。

       三是市场隐患。目前陪诊职业从合同签订、收费管理和服务后保障等都没有明确的市场管理办法,由此造成的违约、乱收费和维权等都将难以得到有效处置,影响这一新职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

       一是要加强从业监管。据悉,陪诊员的官方定义为“社群健康助理员”,于2020年已经被正式纳入职业分类,但这不是一个准入的职业,对此建议人社、卫生等管理部门要从职业推介、职业培训和培训补贴等方面加强社会陪诊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持证上岗,规范职业运行和发展。

       二是要推行入职查询。建议参照当前涉未成年人行业要入职查询的做法,建议公安管理部门要重视社会陪诊人员犯罪经历的查证,杜绝具有人身危害风险的人员从事这一职业,确保陪诊对象的人身安全。

       三是要规范市场运行。建议市场监督、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大对社会从事陪诊业务的市场主体的监管,规范和健全陪诊合同签订、收费和投诉维权等机制,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促进陪诊师行业健康运行。

       四是要合理宣传推介。在当前鼓励“零工经济”“自由职业”的社会就业环境下,建议人社、宣传等部门要合理向社会宣传推介“社群健康助理员”(陪诊师)这一新职业,鼓励和引导待业人员主动参加职业培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改善和提升陪诊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整个陪诊师职业的“含金量”。


宜兴市医学会   周静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