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物
陈太一
发布时间: 2007-07-04 浏览次数: 次
陈太一,电讯技术专家。1921年12月29日生于苏州,祖籍福建晋江,从小随母生活在宜兴。早年就读于宜兴私立履善小学、省立常州中学、宜兴精一中学(现宜兴中学)。1938年考入苏州工专机械科。1940年春考入大同大学物理系,后入广西大学数理系借读。毕业后先在贵州大学任助教,后入重庆九龙坡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读研究生,1946年9月毕业。1947年任广州第六区电信管理局工程师,解放后调任武汉中南邮电管理局无线工务科长,主持鄂、湘、粤、赣、桂五省无线工务。1952年起先后在张家口、西安军事通信工程学院工作。1963年调任解放军通信兵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1964年起兼任国防科委第55研究所副所长。1978年调任解放军总参通信部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1982年调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1988年回到北京,除参与南京通信工程学院的科研教学工作外,还协助山西大学创办了电子信息技术系。
陈太一是我军著名的通信技术专家,50年代末和60年代,他与同事合作的坑道通信埋地天线、调频相干接收及丛林通信等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主持建立了信息论、无线电波传播和量子电子学3个新专业,为国家及军队培养出众多高精尖人才。此外在国防通信网、第一颗人造卫星、通信系统自动化和指挥系统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编著、译著有《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与方法》、《模拟通信讲义》、《数字通信讲义》、《序列译码》等多部。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太一是我军著名的通信技术专家,50年代末和60年代,他与同事合作的坑道通信埋地天线、调频相干接收及丛林通信等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主持建立了信息论、无线电波传播和量子电子学3个新专业,为国家及军队培养出众多高精尖人才。此外在国防通信网、第一颗人造卫星、通信系统自动化和指挥系统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编著、译著有《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与方法》、《模拟通信讲义》、《数字通信讲义》、《序列译码》等多部。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