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物
弘扬紫砂文化 勇攀艺术高峰
发布时间: 2016-06-30      浏览次数: 

      韦光远,男,1981年出生,壶艺名家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第六届青年科技英才。
      生于紫砂世家,耳濡目染紫砂文化。他出生于宜兴丁蜀镇一个制陶家庭,祖父在解放前就在蜀山工作,祖母是位制壶高手,住在蜀山脚下东坡书院东首,母亲也是制作紫砂壶的好手。生于斯,长于斯。逐自幼与泥巴为伍,在紫砂陶的熏陶中长大,6、7岁开始研习中国画和书法,沉淀了紫砂工艺专业工作的创作设计的底蕴,奠定了个人创作风格的基础;18岁开始,随父亲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韦钟云学习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后又经十年的技艺沉淀,在大师的提点、指教中吸纳更多关于紫砂的神韵精华。在追求紫砂艺术的道路上,他不仅努力钻研紫砂理论,还注重总结创作经验,先后撰写了《紫砂壶制作与陶刻同步思考之我见》等10余篇理论文章。
      长于紫砂环境,悟道独特紫砂风格。生在这样专注制作紫砂壶的世家,如何用紫砂土塑造成生动的紫砂壶,如此浓厚的制壶大环境以及家庭制作紫砂的氛围,深深影响了孩提时代的韦光远,培养了他异常敏锐的艺术直觉,家中紫砂壶制作的每个步骤、每种手法,潜移默化中孕育了他对紫砂制作灵感的天赋般掌控。2007年他在陶瓷城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在一次参观紫砂一厂的作品展示中,对紫砂陶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专注陶刻艺术,走上了紫砂壶和陶刻相结合的道路。紫砂壶需要陶刻装饰,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境,陶刻依托于紫砂壶,紫砂壶的古朴衬托出陶刻画面的高雅。本着:壶为人、刻为衣,人出精、气、神,衣着情、精、韵。在浓郁的崇尚制作上品紫砂壶的环境中,他的制壶水准在不断历练与熏陶中日渐上乘,不断的潜心学习让他的陶刻技艺和制壶之道日渐炉火纯青。
      学从紫砂大师,彰显深厚紫砂功力。他在艺术创作上注重追求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着重创新意识,着重借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营养,寻找创作思维的高起点,是一位颇具潜力的青年陶艺家。在大师氛围的熏陶下,加上自己潜心的学习积累,其作品线条流畅、造型独特、做工精细、注重内涵。共创作的60多件作品,以优美的形体配以精致陶刻,拙中求巧、敦厚清秀,颇受业界好评。先后创作了“韦编三绝”、“雪华”、“大彬六方”等优秀作品,“雪华壶”在第16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如意仿古”被山西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南瓜壶”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神龙壶”在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首届陶艺创新作品展评中荣获优秀奖、“梅桩壶”在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中国工艺美术优秀奖、“华颖壶”在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紫砂塑器有史以来,代代相传,从未间断,经历代众多艺人的智慧和创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个时期皆有风格独特的名工巧匠出现,创制出不少新品面世。韦光远正是沿着紫砂前辈艺人的足迹走出一条创新创业的时代步伐。

关闭